Monday, December 16, 2013

[攝影] 攝影鐵三角 感光(ISO)、光圈(Aperture)與 快門(Shutter speed)

任何照片的曝光組合,
都是由這感光、光圈與快門組合而成的。

光線 照射到 物體 反射至 鏡頭 經過 光圈 通過 快門 抵達 感光元件
再經過處理器分析 成為RAW擋或JPEG儲存在記憶卡。



ISO
是感光元件的感光度,
類似與底片時代的底片對光的敏感度。
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是由提高感光元件的電量讓感光元件對光更敏感。
ISO越高,能降低光圈與提高快門速度。

ISO越低感光量就越差,但畫質越乾淨。如ISO100。
_DSC2695-Edit

ISO越高雜訊(Noise)也會越多,普通DC大概ISO800就是勉強能接受範圍。APS-C大約在1600~3200。全幅機大概在6400~12800。

_DSC0305
大家點進去看原本大小的照片,會發現許多偽色noise. 那些紅紅綠綠的。

每一級的ISO差別是一倍,
如:ISO 100 - ISO 200 - ISO 400 - ISO 800 - ISO 1600 如此類推。


光圈
越大的光圈,進光量也越大,越大的進光量能讓ISO 降低與提高快門速度。
光圈越大,也會導致背景越虛。如F1.4

DSC03901-Edit

光圈越小進光量也越小,需要提高ISO或放慢快門速度來提高曝光量。
而背景也整體也越清晰。但是,各個鏡頭平均最好的畫質落在F7.1~F13之間。
太小的光圈會導致畫質降低。

_DSC0504
上圖是使用F22的鏡頭拍的,不過鏡頭鬼影嚴重,這是鏡頭設計的問題,並不是光圈。

光圈每一級是之前那光圈的1.4倍
如:F1.0、F1.4、F2、F2.8、F4、F5.6、F7.8、F11、F16等


快門
高快門速度會導致進光量的減少,但是更能抓住正在移動的主體。例如正在賽跑的賽跑者。
降低快門能提高進光量,但是太低的快門又沒有上腳架的話,會找到拍物體拍的模糊。
但有些時候我們又必須是用低快門來創作。

_DSC0403

每級快門是一半(降低快門)或增加一倍(提高快門)
如:1/30 - 1/60 - 1/125 - 1/250 - 1/500 類似。

鐵三角的關係
好了介紹了鐵三角的功能了,
那到底應該怎麼搭配呢?

首先,我們要知道底片時代,大略的拍法。
底片的ISO基本上不能改,畢竟放進去相機內就不能拿出來了。
底片有分ISO 100, ISO 200, ISO 400與ISO 800。
當時婚攝應該最少帶著兩台相機,一台裝著低感光底片,另外一台是高感光的底片。
底片時代,相機的光圈不是為了Bokeh,而是提高快門速度。
當時ISO最高達到ISO 800,
為了在光源較弱的地方能定住在動的人就只能靠大光圈的鏡頭。
當底片放進相機後,
我們能動的只有相機快門與光圈。
好了,到底要怎樣才能知道要設定怎樣的光圈與快門那?
攝影前輩們統整了阳光16法则
我就拿簡單的第一句“艷陽十六”來解釋吧。

艷陽十六是說明在室外大太陽下我們使用F16光圈來拍,
快門是底片感光的倒數。
例1:口訣所說
光圈:F16
底片:ISO 100
快門:1/100

例2:ISO提高了一級,為了避免圖片過爆,所以快門也提高一級,減少曝光時間。
光圈:F16
底片:ISO 200
快門: 1/200

例3:我要拍很bokeh的人像,畫質也要好。
光圈:F2.8 (提高了5級的進光量)
感光:ISO 100 (越低的ISO 畫質越好)
快門:1/3000(提高5級的快門,來降低5級的進光量)

由於現在是電子控制關係,
我們能0.3倍的增減上去。
就算現在相機有分PAS模式,
相機也會自動測光,
但是我們還是要大略知道攝影鐵三角的關係,
與如何運用。

附上陽光十六法則解說
十分详细的阳光十六法则 (转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